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免疫、代谢等因素有关。其特征为皮肤暗红色鳞屑斑或凸起块,常出现在头皮、小臂、膝盖等处,严重时可影响整个身体的皮肤甚至关节、指甲等。由于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银屑病的机制及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一、银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银屑病与遗传有关,多基因共同作用可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如HLA-Cw*0602基因,“PSORS1”基因区域,以及IL-23/Th17通路等。
2. 免疫因素:研究表明,T细胞在银屑病病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IL-23/Th17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够导致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为Th17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如IL-17、TNF-α等。这些因子可以促进角质细胞增殖,促进炎性反应,并对皮肤造成破坏。
3. 代谢因素:银屑病患者代谢紊乱较明显,尤其是脂肪代谢和维生素D相关的代谢,调节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银屑病还与快速转移素、IL-6、天冬酰胺等因素相关。
二、银屑病治疗药物
1. 外用治疗药物
(1)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角质细胞增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副作用,如萎缩、色素沉着、肺炎球菌或真菌感染等。
(2)维甲酸类:具有促使角质细胞分化的作用,可缩短病程和减少皮损,但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烧灼等副作用。
(3)角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角质细胞的角蛋白酶活性,减少角化过度,常用药物包括角蛋白酶抑制剂和硫酸克罗米芬等。
(4)免疫调节剂:如钙调蛋白酶抑制剂、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等,可处理以区域为主的轻度和中度病变。
2. 内服药物治疗:
(1)MTX:作为银屑病的第一线治疗药物之一,具有广泛适应症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需谨慎使用,由于可能引起肝、肾损害、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2)环磷酰胺:银屑病患者中幼型或全身型者中使用最多的免疫抑制剂之一,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3)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23/IL-17抑制剂等,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日益重要。
综上所述,银屑病机制的探讨,对于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药物选择上应根据患者情况考虑,避免使用过量和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建设和营养调理方面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和关注。
中原银屑病网提醒: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有疾病请去医院及时就医,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